自主创新,向建设创新型国家迈进
进入21世纪以来,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,但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日益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,同时还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占有优势的巨大压力。为了抓住机遇、迎接挑战,我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,带动生产力质的飞跃,推动经济社会全面、协调、可持续发展。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了我国有效应对未来国际竞争的重大战略选择。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成为了迫切的需要。2003年6月开始,党中央、国务院成立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(2006-2020)领导小组,正式开始规划的战略研究和编制工作。该工作历时两年半,先后有2000多名专家参与其中,征求了各部门、地方的意见,十二易其稿,最终在2005年底完成,颁布实施。
2006年1月9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,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《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,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》,对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(2006━2020年)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纲要》)进行了全面部署,提出了全面提升国家竞争力,创新体制机制,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,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 。这是继1956年1月,党中央发出了“向科学进军”的号召,制定了第一个中长期科技规划——12年科技发展规划(1956-1967)半个世纪以后,根据进入新世纪后改革开放新时期新形势的需要,提出今后15年(2006-2020)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、发展目标、总体部署,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,以及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。
当时,世界各国分为三种类型:创新型、资源型、依赖型国家。其中,创新型国家约占世界各国的15%,有28个。而亚洲只有3个——日本、韩国、新加坡。它们都满足了创新型国家的基本要求:R.&.D(研发经费)占GTP的2.5%以上,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率达到70%以上,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对外依存度占30%以下。
我国当时还远远没有达到以上3个指标,还不是创新型国家。为了使我们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取得更大的成就,我们要努力尽快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。
我有幸参加了《规划纲要》的战略研究,在20个专题中,第19专题组的主题是“创新文化与科学普及”,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文化创新和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。我代表中国科协担任了该专题研究组组长,另有中科院、社科院和教育部推荐的3位专家田珉、李惠国、林建华担任副组长,下设13个课题(创新文化5个、科学普及8个)进行了认真研究,并提出了实施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(2006-2010-2020)》(以下简称《科学素质纲要》)的专项建议,最终获得国务院批准,于2006年2月6日颁布施行。
《规划纲要》确定了今后15年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是“自主创新,重点跨越,支撑发展,引领未来”,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。
相应地,《科学素质纲要》确定今后15年科普工作的方针是“政府推动,全民参与,提升素质,促进和谐”,到2020年达到创新型国家对公民科学素质的要求。
2006年《规划纲要》《科学素质纲要》的制定和实施,对21世纪初的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工作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。(王渝生)
(作者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,中国科技馆原馆长、研究员)
版权所有 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主办 京ICP备05038217号
技术支持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